国庆长假的即将来临是否意味着预期将趋于平淡?我们认为看似如此实则不然。美联储降息后中国央行的不跟随似乎将宽松的悬念留到了节后,但结合当前宏观形势和梳理历史来看,我们认为这一次,不应低估节前宏观政策定调变化的可能性。
从当前宏观形势来看,一些微妙的变化是值得关注的:
一是在9月中旬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后,对于“坚定不移”还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地方的表述不尽相同,可能需要尽快统一认识。
二是最新的财政数据(1-8月财政收支缺口增至2.61万亿)和就业数据(8月16-24岁青年失业率升至18.8%)凸显了基层“三保”和稳就业的迫切性。
三是从8月经济数据来看,四季度GDP可能需要5.4%的增速,才能保证实现全年5%的增速目标,可见在宏观定调上提前布局四季度是关键。
而梳理历史,也不乏一些重要的政策信号赶在十一长假前悬念落地(比如2014年的“930新政”),甚至一度催化了假期间的海外市场。只是这一次,我们认为更应关注宏观定调上的信号。
如何看待地方对于全年经济目标的不同表述?财政可能是一大原因。各省对于经济目标的理解和表态可能不尽相同,部分省对于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定调仍是“坚定不移”,而有些省却 “努力完成”。这些将目标定为“努力完成”的省份可能面临着更大的财政约束。尤其是在1-8月全国财政收支缺口继续扩大的情况下,政策的出台更具迫切性。
上半年成绩不同,各省对下半年完成目标的“心气”也有三种不同:首先大省继续承担“压舱石”角色,广东、江苏、山东、浙江GDP占比前四省均表态“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次上半年GDP“步调稍慢”的中坚省份紧抓落实、加快节奏,力求“后来居上”,如河北、辽宁、湖南上半年GDP实际同比增速虽较全年目标落后0.5-1.5pct,但依然强调“坚定不移”;最后是上半年经济动能相对偏弱的省份,在结合实际情况、重估经济目标后偏向“努力完成”,如海南、黑龙江、青海上半年GDP实际同比增速较全年目标落后4.0-4.9pct,表态以“全力以赴”、“努力完成”为主。
经济大省还将如何继续“挑大梁”?可能还需更多定调。以四大经济增长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以及成渝双城)来说,四大增长极以8.5%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约37.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一半的经济总量,可谓是我国的“经济先锋”。继2023年以来,四大增长极的经济增速就持续领跑全国、充分发挥“扛大梁”的作用,对比之下其他省份的经济表现就略微逊色了些。但今年二季度,除成渝地区外的其他三大增长极经济增速均有边际放缓。若想要全年实现“5%左右”增速目标,那么如何加速“经济大省”增长新引擎的发展、或如何使其他省经济“紧跟步伐”,是宏观经济的重中之重。
若要完成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留给四季度的压力可能有点大。根据8月经济数据来看,三季度GDP增速可能放缓至4.6%附近。经我们测算,四季度GDP增速至少要达到5.4%,才能使得2024年全年GDP增速达到5%的年初中性目标。即便是最终全年4.8%符合年初“5%左右”的下限,四季度也需要做到4.7%,考虑到去年四季度的高基数也有一定难度。因此,今年四季度的这一增长压力意味着有必要尽早作出政策部署。
从历史上看,“十一长假前”似乎往往也是政策出台的“重要窗口”。比较典型例如2014年的“930”新政,通过降低首付、房贷利率,放松首套房认定和购房标准等大幅放松地产限制,这对于假期期间的市场产生不小的影响,恒生指数和离岸人民币在9月30日触及阶段性低点后,假期均出现明显的反弹。
徐直军称,在2024年及未来五年,华为将强力战略投资生态的发展,通过生态的发展牵引、促进、带动计算产业和终端产业的发展,为全球计算领域提供第二个选择,同时为全球提供第三个移动操作系统。
近年来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比如2022年,在国务院出台稳定经济大盘的一揽子接续政策的背景下,9月底央行出台来稳信贷、稳地产和稳汇率的组合拳;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不提“房住不炒”且更加强调扩大内需,9月财政也开始默默转向,26日内蒙古打响了重启特殊再融资债券的第一枪,28日新的财政部党组书记到位,也让市场对于财政在第四季度扩张产生了期待。
今年7月政治局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不过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很可能较上半年有所放缓,节前最后一周的政策动作依旧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地缘因素超预期。
本文来源:陶川 (ID:gh_fa80a5ed2401)国内著名的股票配资,原文标题《节前的宏观悬念》 文:陶川 邵翔钟渝梅 李潇宇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