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5月25日,镜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警情联动,该辖区某黄金店内交易双方发生纠纷,举报人称在卖出黄金时遇到称重缺斤短两情况。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核查,并对消费纠纷组织调解,当晚双方已就赔偿达成一致。
近日,2023年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重要进展汇报会在南京举行。“盐城盐业考古”获得专家组的一致认可,荣获“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2023年度较为重要的发现”。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盐城市首次向媒体披露近两年来在取得的盐业考古成就。
2022年初至今,基于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等单位整合多方力量,成立江苏盐业考古联合工作队,合力探源盐城地域文明。
盐业考古联合工作队分阶段分区域对盐城市范围内古代各时期盐业遗址开展系统考古调查,陆续完成了串场河盐官官署遗址重点调查、伍佑盐场遗址周边系统调查、大丰和东台境内串场河沿线盐业调查。发现了以盐官官署、制盐作坊、盐工定居聚落为代表的古代盐业遗址70余处。初步揭示了两淮古盐场唐代以后历史时期的面貌,为了解本地区盐业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材料。
2023年2月至10月,盐业考古联合工作队对大丰后北团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灰坑49座、灶9座、沟9条、柱洞27个、房址1座,遗址年代从南宋延续至明清时期,以明清时期居多。盐业考古联合工作队队员杨广帅介绍,“TG1和TG2均发现有含草木灰较多的地层或灰坑,TG2发现了与制盐相关的3座盐灶和1组淋卤坑,还发现了几条可能与引蓄海水有关的沟,这与元代典籍《熬波图》记载的海盐生产工艺流程相印证”。
后北团遗址出土了瓷器、陶器、琉璃器、铜器和骨器等小件器物共200多件,其中瓷器数量最多。出土的瓷碗等生活用具,大多制作粗糙,基本是百姓的日常所用之物,与当时的普通盐民生活质量相符。“后北团遗址所在区域主要为盐民的生活区,应当属于《淮南中十场志》记载中的北团。”盐业考古联合工作队队员杨广帅说。
一路南下
东台缪杭遗址再现千年制盐工序
沿着大丰后北团遗址向南,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更多的疑问被解开。据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陈刚介绍,作为有久远产盐历史的城市,东台与盐业相关的遗迹也很丰富,他们先后在五星村、如意村等地发现了多处与古代制盐有关的遗迹,目前考古发掘收获最大的是缪杭遗址。
缪杭遗址位于泰东河之东、梁垛河西岸,在梁垛镇董贤村九组,旧属缪杭村。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盐业考古联合工作队对缪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晚唐五代时期的古代制盐聚落。经过一年多的发掘工作,共清理灰坑17个、灰沟9条、水井1眼、墓葬1座。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关于唐宋时期盐业生产的引蓄水、晒灰制卤淋卤等环节均有相关遗迹发现。唐代卤水池是首次发现,这些卤水池均位于河道边上,方向和长宽深度、开口层位统一,附近无盐灶无过滤池,符合唐代从中央到地方盐业生产组织体系严密这一特点。
缪杭遗址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了海岸线的变迁。根据出土瓷器判断,发掘区遗存从晚唐延伸到明清时期。陈刚解释:“这就很好地说明了明清时期海岸线东移,这里已不再适合盐业生产,所以缪杭也就从制盐聚落变为农业生产普通村落。”
根据最新调查成果,在以伍佑古镇为圆心、半径3公里范围内发现遗址31处,其从唐代延续到清代。通过初步分析可知,伍佑场盐业兴盛于南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规模持续发展,多数遗址年代具有连续性。伍佑场运盐河主要有串场河、蚌蜒河、斗龙港等,本次发现的绝大多数盐业遗址分布在距离河岸1公里范围之内。据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曹洋老师介绍,目前发现的制盐作坊可能存在功能分区,在伍佑周边发现的制盐作坊大部分只有制卤区,而煮盐区可能在远离制卤区的盐场官署附近,并建有围墙,有兵丁把守,以防盗煮私盐。
意义重大
继续探源江苏盐业文明
两年多来,盐业考古工作首次较系统地掌握了盐城地区盐业遗址的分布和保存情况,为探索盐城盐业生产起源提供了基础的资料支持,也为今后开展重点遗址的主动性发掘、制定盐业遗址保护规划提供了参考。至迟晚唐五代时期,盐城地区官营盐业兴起,在盐业生产带动下形成了多个区域经济和行政中心。与文献记载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盐城地区的官营盐业体制是全国性官营盐业政策的重要体现,实证了汉代之后盐城盐业在两淮乃至全国官营盐业中的重要地位。
本次盐业考古调查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填补了全国范围内江苏地区盐业考古空白,并首次揭示了我国古代最大海盐生产地两淮盐场的大致面貌,突出了以盐城为代表的两淮盐业考古在我国盐业考古及盐业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及无限潜力。
通讯员 刘薛艳 史为征 宋晓华
校对 王菲合肥炒股配资
盐城杨广帅盐业遗址东台发布于:江苏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